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】(十四)健康素养促进项目(附视频)
面向人群:
辖区内居民。
主要内容:
健康促进县(区)建设;健康科普;健康促进医院和戒烟门诊建设;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;12320热线咨询服务;重点疾病、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。
享受福利:
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服务(原服务主体不变):通过健康促进县(区)建设、健康科普与监测等方式提升健康素养,不仅是衡量卫生健康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,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。
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、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,鼓励健康的行为,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。
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,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,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。
主要有三方面内容:(1)基本知识和理念(25条),如: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。(2)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(34条),如:勤洗手、常洗澡,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;不随地吐痰;不在公共场所 吸烟等。(3)基本技能(7条),如: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;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;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。
1. 开展健康科普工作;
2.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(区)建设;
3. 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和戒烟门诊建设;
4. 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工作;
5. 开展重点疾病和地域性疾病健康教育;
6. 开展重点领域、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。
1.开展健康巡讲活动;2.传播健康文化;3.通过媒体、新媒体传播健康科普信息;4.建设健康教育基地。
1.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,并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;2.建设健康促进家庭、健康促进社区/村、健康促进医院、学校、机构、企业,创建无烟环境;3.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,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;4.建设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和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;5.改善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、吸烟情况、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。
1. 改善诊疗环境;2.创建无烟医院,提供戒烟服务;3.开展患者、社区、职工的健康促进工作。
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即加强艾滋病、结核病健康教育,重点领域健康教育即开展合理用药、食品安全、职业病、烟草控制、优生优育、生殖健康等领域的健康教育,地域性疾病健康教育主要指普及包虫病、碘缺乏病、鼠疫等地域性疾病防治知识,提高居民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。
2017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值为14.18%,而“健康中国行动”目标规定,到2022年和2030年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分别不低于22%和30%。